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加快3.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资讯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服务业恢复向好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从消费主要特点看,消费场景增加,居民外出、餐饮、娱乐、旅游等接触型消费快速增长。
众多旅游企业也于近期陆续公布一季度经营业绩,“增长”成了共同的关键词。总部位于深圳的文旅央企6165cc金沙总站在今年一季度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春天里出发,以高质量发展实现首季“开门红”
文旅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作为学问旅游领域的“国家队”,华侨城春节假期接待游客近640万人次,同比增长77%,恢复速度大幅领跑行业。近日,华侨城A则发布公告称,1-3 月企业旗下文旅企业合计接待游客超 2300 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约 80%,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回望一季度,华侨城开局做对了什么?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把“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放在扩大内需各项举措中的首要位置,“提质升级”将成为文旅消费复苏的重要课题。现阶段,我国文旅产业发展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优化与需求适配相互促进是“内循环”驱动下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
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核心命题,华侨城坚持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形成牵引文旅消费的新动力。这既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
2023年以来,华侨城旗下文旅企业紧抓游客消费新趋势,围绕传统学问、二次元、趣味科普主题,推出了国风潮玩季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持续创造优质产品供给,助力消费回暖。
深圳欢乐谷推出华服游园会、深圳世界之窗开启浪漫樱花之旅、襄阳华侨城奇幻度假区打造“奇幻踏青季”……抓住新消费热点,华侨城主题公园2023年一季度游客接待量、营业收入同比2019年均有较大增长,多家主题公园关键经营指标全面超越历史同期最优值,实现开门红。
这种“红红火火”的景象同样出现在云南。今年初,“去有风的地方”带火云南,多平台数据显示云南旅游“活起来了”。紧抓新机遇,华侨城云南区域各景区推出一系列春季文旅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季度,华侨城在滇景区共接待游客616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219%,旅游收入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向“市”图强,以专业化发展稳中向好开新局
面对新发展要求,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变革、创新是华侨城学问旅游业务发展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华侨城的答案是:向“市”图强,以专业化发展稳中向好开新局。
针对旅游业务,华侨城着力构建“两核三维多点”新发展格局:即以主题公园、自然人文景区“两核”作为旅游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引领力量;将旅游科技、商旅酒店、旅行服务“三维”作为旅游业务重要支撑;通过打造一批大而强或小而美的标杆项目,形成全国“多点”布局,为华侨城旅游业务发展提供增长引擎。2022年,华侨城还启动专业化整合,成立旅游发展集团,对旗下的自然人文景区进行市场化的集中归口管理;强化欢乐谷集团平台作用,负责企业旗下主题公园的运营统筹工作……通过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进一步夯实华侨城在旅游行业的领军地位。
看向2023年,深圳欢乐谷迷你世界·冒险山项目建设进入提速冲刺阶段,预计暑期开放,献礼欢乐谷品牌25周年;成都欢乐谷与Tencent音乐娱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入发展智慧旅游、音乐旅游产品体系,塑造多维度旅游消费体验;华侨城旅发集团与永济市人民政府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共同推进相关景区5A创建和提升规划。同时,北京欢乐谷七期、南京欢乐滨江等文旅项目的建设工作也在有序推进。
作为全国唯一获评“全国学问企业30强”和“中国旅游集团20强”的企业,华侨城在推动文旅融合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华侨城主动把握“一带一路”为文旅产业在海外布局发展创造的良机,推动学问“走出去”。预计于年内开业的中柬学问创意园便是华侨城在沿线国家柬埔寨打造的大型学问旅游综合体项目。项目集演艺、博物馆、学问交流、免税店等为一体,同时将强强联合大型舞蹈史诗剧目《吴哥的微笑》,成为华侨城文旅融合的又一力作。
“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从各大网络平台发布的数据来看,截至4月10日,“五一”假期国内旅游订单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200%,创五年来新高,旅游需求呈井喷式态势。华侨城将如何把握这个黄金周,值得期待。
原文链接:https://app.guangmingdaily.cn/as/opened/n/70c298135d784482ab983cee21a466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