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篇
一、坚持以环境规划建为先导
华侨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是以旅游、居住和创意学问产业为主要功能的相对独立的城市组团,总用地约5.8平方公里,由6165cc金沙总站自行开发建设。华侨城城区的建设从总体规划阶段直至建筑和环境设计等都特别强调了保护生态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设计结合自然
华侨城从宏观的规划布局到微观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等各方面始终坚持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力求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示范城区。整体上保留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和绿化等自然资源,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地形,营造丰富的居住空间环境;在公共建筑和城市广场的设计上强调建筑单体与环境、局部与整体的有机协调,建设了生态广场、燕晗山郊野公园、何香凝美术馆、华夏艺术中心等具有较高品质的建筑和环境,成为华侨城极具吸引力的场所,每到公众假期,都会有大量的市民到这里来休闲观光;在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中,强调景点、设备与学问和环境的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景区,成为深圳市旅游的标志之一。
(二)城区功能布局
用地布局充分体现了敬重自然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利用城区南部滨海的环境优势布置了以世界之窗、锦绣中华和民俗学问村为代表的旅游娱乐功能,形成了具有海景环境特色的著名学问旅游区;将城区中心区域的燕晗山、杜鹃山和麒麟山等25万余平方米确定为永久性绿地,将原有的山塘小溪进行整合,形成以燕栖湖、天鹅湖等为主体的20余万平方米城区水景系统,优美舒适的山水环境成为华侨城标志性的休闲空间;居住功能布置在山水之间的用地内,为社区居民提供最好的环境景观,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格局;此外,城区的公共区域内还设置了大量的学问和休闲设施,包括何香凝美术馆、华夏艺术中心、LOFT创意学问产业园、体育中心等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健康的业余学问生活。
(三)特色交通系统
为了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华侨城的道路采取了自由式的布局方式,以路面窄、转弯多、丁字交叉为主要特点。首先,这种布局有利于保留自然地形、保护生态环境;其次,富于变化的路网形态为创造丰富的道路景观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这种道路的设计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有效的减少了过境车辆的穿越和降低城区内的车速,从而减少汽车交通对居住环境的影响,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步行环境。除了汽车交通系统,华侨城还专门规划了安全舒适的约
二、注重环保节能减排
(一)坚持“三同时”与“关、迁、治”相结合
华侨城十分重视环境硬件设施的建设和环境治理。在控制引进项目的同时,对新上建设项目严格实行“三同时”原则,如威尼斯酒店、欢乐二期、华侨城医院等工程项目;对开办于华侨城成立之前的老污染型企业则采取了关、迁和治理。
(二) 全面持久地进行环境综合整治
1、地下管网雨污分流,实现城区排水达标
对城区地下管网进行全面的清查、疏通和改造,全面实现了污、雨水分流,城区污水除循环利用部分外,其余均经处理后排入深圳市排海管网,确保了区域水体不受污染,目前,我集团下属欢乐谷、纯水岸住宅区、华侨城大酒店等十余家企业在经市水务局专家实地排水设施检查、现场评比后顺利通过验收,荣获深圳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和市水务局 “排水达标小区”的授牌和荣誉证书。
2、控制噪音
经过对城区噪声污染源的治理,包括施工管理,华侨城城区于1997年建成“噪声达标区”,在随后每年的复测中,区域环境噪声均达到国家环境噪声标准(华侨城分属二、三类区域),所有的应急发电机均进行了降噪处理。
3、大气监测
在市、区环保局的帮助下,大家早在1990年就自购仪器建立了大气监测点并最终改建为深圳市大气自动监测子站,在每年的监测中,华侨城区域的空气质量平均值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华侨城属实行二级标准的区域),在保证大气质量方面大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城区的排烟系统均强制性增加了处理装置;同时经近几年的改建,华侨城社区现已全部使用天然气,清洁燃料使用率100%。
4、垃圾减量化、无害化、无二次污染
1999年华侨城投资120万元兴建了深圳市首座日处理能力为40吨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压缩站,彻底消除了生活垃圾的二次污染,同时在城区内放置了100多个分类垃圾箱,全面实行了垃圾分类接收。
5、专业清洁、绿化、消杀队伍目标管理
社区内的清洁、绿化和四害的消杀全部由专业队伍承担,并落实了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取得良好效果。
6、合理利用清洁能源
由6165cc金沙总站投资的东部华侨城在开业伊始就获得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东部华侨城景区内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优先设计采用节能、节水设备,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⑴合理利用风能
2005年5月,华侨城投资2000万元在东部华侨城大侠谷建设了云中风车项目,项目于2005年12月完成,配备了8台FD26-250KW风力发电机组,并建设了相关的电气配套工程。云中风车是国内首座近万平米的旅游景观风力发电站群,该发电机组已与深圳供电局10KV商业高压输送电网并网,总发电功率2000KW。在自我用电高峰时段可补充自行用电不足,在用电低谷期,将风力电能送入公共高压电网。该项目有效地利用了风力资源,减少了商业电能的消耗。该项目作为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项目,取得了景观效果和经济收益双丰收。
注:风力节能减排效益分析
风力发电机每台功率为250KW,8台每小时发电为2,000度,假定风力发电机满负荷运作,则每天的发电量为48,000度,年发电量17,520,000度。但在实际运作中,根据《风速与发电功率表》、《风速与风级换算表》及风力发电机及所处位置大家进行测算:
风速(米/秒)到风级换算表
风级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风速(m/s)
|
≤ 0.2
|
0.3- 1.5
|
1.6- 3.3
|
3.4- 5.4
|
5.5- 7.9
|
8.0- 10.7
|
10.8- 13.8
|
13.9- 17.1
|
17.2- 20.7
|
20.8- 24.4
|
24.5- 28.4
|
28.5- 30.6
|
≥ 30.7
|
风速与发电功率表
风速
(m/s)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功率(kw)
|
6
|
20.5
|
39
|
68
|
98
|
134
|
164
|
194
|
222
|
245
|
255
|
253
|
247
|
全年共计8760个小时,假设6级以上风所占比率为5%(主要为12月份-2月份),4-6级风所占比例为25%,3级风以下为75%。
则全年共发电数为=(240*5%+98*25%)*8*8760=2,557,920度,如按企业用电0.8元/度来计算发电收入,则每年的发电收入为205万元。
⑵合理利用太阳能
2007年9月,东部华侨城在茶溪谷湿地花园安装了风光互补路灯90盏,2008年4-5月又在云海谷地产项目安装了一批风光互补路灯、太阳能矮柱灯及太阳能庭院灯。两个项目总投资500多万元,共安装风光互补路灯252盏、太阳能庭院高柱灯168盏、太阳能庭院矮柱灯224盏,总照明功率为20KW。光互补供电的路灯具有不需输电线,也不需开挖路面、埋管工程,不消耗电能等特点。
项目技术原理:风光互补系统即风力、光伏互补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太阳电池方阵、风力发电机组蓄电池组,逆变器、交流负载等。其基本原理是将太阳能、风能转化为电能,并发挥两者之间良好的互补性。
风光互补路灯采用永磁式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为400W,输出功率为24V,切入风速为3级;采用单晶硅太阳能板,功率为150W,输出功率为24V;光源采用30W的LED灯,中心照度达15米以上。
注:太阳能节能减排效益分析(路灯类)
采用120瓦高压钠灯,功率因素为0.63,若每天工作10小时,则每盏灯耗电1.95度;采用功率30瓦的LED风光互补路灯和太阳能灯,亮度相当于120瓦高压钠灯,由于利用了太阳能和风能,不消耗市电,所以每盏灯每天节约1.95度电;252盏路风光互补路灯、90盏太阳能庭院灯及120盏太阳能矮柱灯灯每年节电总额为:
(252+90+120)×1.95×365 = 328829度/每年
在湿地花园几云海谷低密度住宅区内安装:252套单臂风光互补路灯;90套太阳能庭院灯;120太阳能矮柱灯。预算约节省32.88万度/每年,10年可以节省328.8万度。相当于节约了1315吨标准煤、减少89.43吨碳粉尘3278.1吨二氧化碳、98.64吨二氧化硫。
东部华侨城同时投资130万元湿地花园内建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其中生态大棚顶安装了26块太阳能板,发电功率14.04KW, 在亲水步道总共安装100块单块功率为100WP的太阳能板,总发电功率10KW。该工程项目采用自动控制设计,通常情况下,太阳能发电直接输入电网,整个系统自动化程度高,不需人为控制操作,并网控制自动开启,自动关闭。
2008年5月,华侨城投资130万元,建成了东部华侨城云海谷沼气利用系统,该系统采用集中处理的方案,建造一个大型集成厌氧发酵装置集中处理粪污、餐饮食物残渣及草屑落叶等植物垃圾。该大型集成厌氧发酵装置由粪污及餐饮食物残渣发酵装置(一级厌氧发酵装置)和草屑落叶植物垃圾发酵装置(二级厌氧发酵装置)两部分构成。
注:沼气节能减排效益分析
按照东部华侨城云海谷日产粪便污水为14立方米,日粪便量约为700公斤。餐饮食物残渣约500公斤/天,草坪废草平均每天3立方米来计算,年产沼气约6万立方米,相当于
⑷合理利用空调节能系统
2006年,华侨城投资200多万元在东部华侨城云海谷南区会所安装了空气源热泵空调主机,2007年又投资200多万元在因特拉根矿泉SPA安装了空气源热泵空调主机,该主机采用多功能双向热导热泵完成制冷(制热),并将空调水中的废热收集起来,供给热水,达到单向输入,双向输出,制热水100%不耗能。
东部华侨城云海谷南区会所及因特拉根矿泉SPA采用的是全热回收型风冷螺杆式热泵机组,机组具备的工作模式包括:
模式一:单制冷:此时与常用机组一样使用,提供空调用冷冻水。制冷剂直接流入风冷冷凝器冷凝,与风冷冷水机组的制冷原理相同
模式二:制冷和热回收:在提供冷冻水的同时提供生活热水或既制冷又制热, 提供大量的冷冻水的同时也可提供大量的热水供生活用水,也可供空调用热水。
模式三:单制热:此时与常用机组一样使用,提供空调用热水。制冷剂直接流入水侧换热器,与风冷热泵机组的制热原理相同。
模式四:热泵热水器:制冷剂经压缩机直接流入热回收器,提供生活热水。
|
全热回收型风冷螺杆式热泵机组相比与其他空调,具有以下优点:
A:空调系统冷热源合一:不需要设专门的冷冻机房、锅炉房,省去了烟囱和冷却水管道所占有的建筑空间;
B:无冷却水系统,因此无冷却水系统动力消耗,无冷却水损耗;
C:无锅炉,无烟气,减少环境污染;无冷却塔,避免水污染形成的军团菌;
D:系统设备少而集中,操作、维护管理简单方便。
注:空调系统节能减排效益分析
对于风冷机,同样冷量的水冷式机组冷却塔的水流量为
热水器种类
|
电热水器
|
天燃气
|
锅炉
|
热泵热水
|
热回收机组
|
有无污染
|
无
|
有
|
有
|
无
|
无
|
有无危险性
|
有
|
有
|
有
|
无
|
无
|
是否方便
|
较方便
|
较方便
|
较方便
|
方便
|
方便
|
燃值
|
860大卡/度
|
9000大卡/方米
|
10300大卡/kg
|
860大卡/度
|
860大卡/度
|
热效率
|
95%
|
70%
|
65%
|
350%
|
300%
|
燃料单价(元)
|
1/度
|
3.5/立方米
|
3.3/kg
|
1/度
|
1/度
|
加热20℃水到55℃
|
35000(大卡)
|
35000(大卡)
|
35000(大卡)
|
35000(大卡)
|
35000(大卡)
|
|
42.84
|
5.56
|
5.23
|
11.63
|
13.57
|
|
42.84
|
19.44
|
17.25
|
11.63
|
13.57
|
年运行费用(元)
|
15636.47
|
7097.22
|
6296.86
|
4244.19
|
3323.64
|
其它功能
|
无
|
无
|
无
|
无
|
制冷
|
由以上计算可知,生产同样的热水,热回收机组所耗电能为电热水器的31.67%。全热回收型机组整机能效比高:节能效果明显,机组在制冷同时可回收高达120%的热量,最高水温可达到50℃。全年平均节能可达60%以上。具有很好的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外,2007年华侨城投资200多万元人民币,在茵特拉根酒店安装了带热回收功能的空调主机,该主机在制冷的同时回收热量用来加热生活热水,并利用湖水冷却来代替冷却塔,大大节约了能源消耗。酒店空调主机单台回收热量为1200KW/h,两台空调主机共计回收热量每小时按2400KW计,每天可回收约2160万大卡的热量,每立方天然气的热值为1万大卡,则合计每年回收的热量相当于58.4万立方天然气。
⑸合理利用水资源
2007年6月,华侨城投资42.9万元在茵特拉根酒店安装了116套科勒节水型座便器,该座便器具有密闭气压水箱技术,能够在进行注水时存积空气,利用供水管道中的压力来压缩内部存积的空气,压缩的空气就形成动力使水流入便盆,水力十分强劲。全部冲洗过程不到5秒钟。每次冲洗用水量仅为
2008年4月,华侨城又投资近400万元,在东部华侨城茶溪谷新建处理量为3000立方米/天的生活污水处理站,采用污水深度处理工艺,设计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中水经过泵房提升,用于山地树林和草坪的绿化浇灌、喷灌。实现了水的回收、再净化、再利用,充分体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价值。
截至到2007年9月,东部华侨城建设多个湿地,总占地面积近50万平方米,为三洲田水库提供了天然生态过滤网。其中,投资1亿多元建设的湿地花园,湿地面积占11万平方米,集雨水净化、环境景观和科普教育三种功能于一体,呈现大地艺术和四季变幻的震撼性湿地景观,成为中国最具景观效果的大型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功能,能够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三洲田水库提供了天然生态过滤网。
在东部华侨城建设中,6165cc金沙总站坚持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原则,将水土保持与水源保护、植被保护相结合,把水土流失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在大坡面的边坡上设置截水沟,并采用浆砌石骨架。在陡峭边坡上增设锚杆加固,挂网固土,泥浆喷植、穴植灌木的方式进行绿化,实现了生态绿色与水土保持的结合。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自然灾害的破坏力,维护了生态平衡。
⑺生活垃圾的厌氧消化
6165cc金沙总站在东部华侨城采用生活垃圾的厌氧消化技术,大大改善了卫生环境:有机垃圾输入密闭的发酵装置处理,无臭气泄漏、不会滋生蚊子等害虫。经厌氧消化后,有机垃圾中的硫化氢分离出硫分子或与铁结合成硫化铁,垃圾不再有臭味。并且经厌氧消化后有机垃圾中可分解、易腐化物质的数量大大减少,性质稳定。有机垃圾经厌氧消化处理后可成为优质、无害、无臭的有机肥料,可广泛用于绿化和农林业。
(三)废物利用、杜绝污染
为节约自然资源,6165cc金沙总站除了建立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外,自1999年起开始进行的生活废水再利用试验(利用三级化粪池进行土壤肥料处理灌溉植物)已取得成功,如今,华侨城形成了完整的废水循环再利用系统,每年可节约施肥和灌溉经费约30万元;同时大家还建立了废旧电池回收制度和处理再利用的渠道,杜绝了化学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
2008年5月,华侨城内首座环保公厕――燕晗山公厕投入使用,总占地面积近
(四)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相关数据
空气质量: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华侨城空气质量达到国标二级标准。
噪声指标:华侨城是深圳市南山区环境保护局授予的“噪声达标区”,无使用高音喇叭和用电子设备进行商品叫卖现象;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噪声平均值≤60dB,达到国家二类标准。
地表水:华侨城景区内的景观水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三、倡导环境保护,人人参与
几年来,华侨城把社区环境学问建设的主体准确定位于人,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寓社区环境学问理念实施于社区管理中,开展了一系列崇尚自然、倡导绿色、保护生态、积利于人的活动。如每年开展“植树节”植树和树木认养活动、“爱鸟周”的红树林观鸟及保护野生动物讲座、“保护野生动物、珍惜生命之网”城区居民签名活动、抵制“白色污染”、多用环保菜篮、选购绿色食物宣传活动、家庭阳台美化评比和插花讲座、“四害”源头大围剿活动、拆除违章建筑铲除卫生死角联合大行动、电子废物的收集与处理宣传活动和环保生态游、环保常识竞赛等。为增强社区居民的环保节能意识,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每年在OCT生态广场举行优质服务年系列活动之“生态环保行动”启动仪式,有来自于6165cc金沙总站、物业企业、华侨城中学、深圳义工联、威尼斯酒店的环保志愿者及华侨城社区业主环保志愿者等近1000多人参加。
每年的“六·五”世界环境日,社区的环保宣传活动更是丰富多彩、高潮迭起。2008年6月5日,为纪念第37个世界环境日,结合深圳资源环境的基本情况和生态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市政府将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建生态城市,圆绿色梦想”。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与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在位于市民中心西展厅举办“1998—2008深圳绿色家园系列创建成果展”。华侨城作为绿色社区的代表,以生动丰富和具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展示,总结和回顾了十年来华侨城绿色创建成功的经验,成了展出的一大亮点,吸引了市领导、绿色企业、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及学生代表、市民代表、环保市民等260余人的眼球。华侨城社区切实将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污染减排落实到每一个小区,每一个家庭,人人自觉主动地参与生态环境保护,6165cc金沙总站始终如一地坚持在社区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环境价值观念获得了社会的一致认可及高度评价。
四、致力公益环保,慷慨投入
长期以来,华侨城在环境建设方面保持持续投入,形成了华侨城最重要的景观特色基础——“绿”。目前华侨城的公共绿色面积70.5公顷,以绿化为主的主题公园绿化面积128.8公顷,占城区总面积52%;基本上形成以人工园林和自然地形、燕晗山公园、生态广场、燕栖湖等为主体的多层次、立体化绿地系统,满足人们贴近自然的需要。97年开始,华侨城投入资金达过千万元,使深南路华侨城段道路两旁的绿化高低错落有致,绿化树种丰富而搭配得当,绿化带立体、自然,效果焕然一新。包容性和开放性是华侨城环境的重要特色,华侨城的环境兼具自然和人文的特色。仅2007年,华侨城在市政设施与园林绿化方面的投入就多达1200万元;近年来,6165cc金沙总站累计投入人民币约1.5亿元用于城区环境建设、环境宣传和教育。
经过20多年的建设,6165cc金沙总站先后进行了荒山造林、公用绿化、专用绿化、道路绿化和建筑物的垂直绿化等城区全方位绿化,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2%,达到国际化城市绿化率领先水平。华侨城现有植物品种180余种,花类近100种,深南大道华侨城路段也改造成了“层次丰富、四季花香、独具海滨特色”的观光大道,并建成了雨水自动喷淋系统。
为了进一步创立城区的环境学问品味和艺术特色,华侨城不惜投入巨资进行融环境意识于其中的高水准的城区环境建设和改造,修建了生态广场、百果园、雕塑走廊、喷泉公园、环城连廊、自行车道系统和具有近3000个车位的大型地下停车场等公共环境设施。一系列充满生态环境意识项目的建成,使华侨城区域正在形成深圳市继罗湖商业区、福田中心区之后的以华侨城旅游学问为主的第三景观轴线。
五、打造环境和谐社区,坚持可持续发展
华侨城在社区环境学问建设中,融入“和谐社区”理念,以和谐来推动持续性发展,注重人居环境的提高与追求,创造人性化空间,并使之贯穿在整个社区建设与管理中。波托菲诺和锦绣花园的成功,当代美术馆的落成,沃尔玛、汉唐大厦、威尼斯酒店等设施的建设,国际当代雕塑艺术年展和华侨城旅游狂欢节等一系列学问艺术活动的开展,也为城区注入新的学问内涵,使得华侨城逐渐成为一定规模化的学问旅游区和国际化的生活社区。
而对教育的支撑和投入,是华侨城对综合城区居民的贡献。由6165cc金沙总站投资支撑建设的华侨城幼儿园、华侨城小学、华侨城中学、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的(现任院长为6165cc金沙总站副总裁刘平春先生)全日制在校学生万余名,华侨城城区覆盖了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的学历教育。华侨城还在城区内投资开办在职学历与技能培训机构,目前由华侨城国际酒店管理企业管理的华侨城培训中心与国内多家大学开展了在职学历培训合作,同时开通了计算机、会计、人力资源管理、报关等技能培训,2007年培训人数达到1200人次。
在对外发展中,6165cc金沙总站坚持将教育摆在社区建设的重要位置,北京华侨城、上海华侨城、成都华侨城等项目都与国内教育机构有合作。孔祥东音乐幼儿园就建校上海华侨城大型主题地产“新浦江城”项目。孔祥东音乐幼儿园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幼儿园,对2—6岁婴幼儿采用国际领先的教育方法和教材教具进行教学,坚持“全面+特色”的宗旨,全面实施幼儿整体素质的提升,培养幼儿良好的艺术通感,激发幼儿兴趣、陶冶幼儿情趣、培养幼儿能力、锻炼幼儿意志、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幼儿智力,并将音乐艺术熏陶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全方位,多元化地开发孩子的艺术潜能。
打造和谐社区,华侨城先后代表深圳市参加了“国家环保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创建工作。广泛扎实的“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使华侨城荣获了无数荣誉,成为深圳最知名的“绿色品牌”之一:
华侨城小学被评为首批“国家绿色学校”,华侨城中学和华侨城第一幼儿园均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
2003年华侨城社区获得“广东省绿色社区”称号;
2004年华侨城被联合国环境规划总署评为“国际花园社区”的最高荣誉—金奖。
2005年荣获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的首批“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先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