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华侨城股份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环境责任

2011年05月06日 华侨城股份企业 浏览量:

华侨城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将环境保护作为首要原则,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企业将环保和节能的理念,覆盖至所有业务领域和全体员工,贯穿于项目规划、建设施工、生产运营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秉持环保理念,重视科学规划

企业一贯坚持“规划先行,环境第一”的发展理念,所有项目在进行选址和规划时,均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和谐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坚持建设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

东部华侨城经过7年的建设和运营,在环境和生态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景区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借鉴。泰州华侨城根据“蓝脉绿网”的规划理念,保持了近70%的高密度绿化,并将水的循环应用提到了新的高度;云南华侨城成立了生态与低碳工作小组,广泛收集和研究全球最新生态旅游案例,向知名生态环保专家及专业机构学习,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生态与低碳方案规划。

在房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中,除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水土保持和环境影响评价外,企业坚持系统谋划、环保优先的原则,在单体建筑和环境规划设计等方面注重结合自然,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特点,为每一个项目营造良好的生态居住环境。同时,项目规划阶段即充分考虑施工阶段的环保要求,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项目所用材料上,强调节能低碳特性,依靠技术创新,加强各种节能新技术在各项目中的应用和推广。目前,一些成熟可靠的节能技术在企业各开发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成效,如太阳能热水、Low-e玻璃、空调冷凝热回收、外墙保温、雨水回收、外遮阳、屋顶绿化、高效能照明等。

201012月开工的宝安酒店项目,在设计理念和设施设备上全方位严格遵循国际权威的绿色认证标准,在建筑、结构、室内装修各方面都将采用节能减排技术。例如,利用太阳能制备部分生活热水及空调热水,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部分照明用电,利用风力发电,利用外遮阳、围护结构保温、自然通风、屋面立体绿化等措施,实现建筑本体的节能;利用蓄冷空调、空调制冷主机热回收及排风热回收制备热水;采用雨水、泳池排水收集及中水回用系统,实现水循环利用。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使得宝安酒店成为一座真正体现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态型酒店。 

2.应用节能技术,减少运营能耗

企业所涉主题公园、酒店和纸包装等行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对于水、电、气等能源有较高的消耗,因此企业将节能降耗作为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各企业生产运营中注重引入节能技术,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2010年,企业各景区继续贯彻环保节能理念,不断探索使用新的节能技术支撑景区可持续发展。各景区通过换用节能灯具、水泵改造、游艺设备更新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此外,各景区还根据旅游行业的特点,在旅游淡季适当调整园区大型游乐设备和项目的开放时间,从而有效降低能源损耗。

其中,深圳东部华侨城作为国内生态旅游示范景区,在建设和运营的七年多时间里,广泛应用现代环保科技手段,目前已建设完善了风能发电、太阳能利用、生物能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各种节能系统。其中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建成的“云中风车”项目,由8台国产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组成,每年可发电170万度。在建中的深圳欢乐海岸项目,将在购物中心顶层屋顶安装总面积约 600平方米 的太阳能电池板,实现对拥有3000个车位的超大型停车场进行供电,预计每年可节约用电270万度,减少碳排放2150吨。

各酒店企业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在保证住客入住需要和服务水平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具体包括对客房照明、空调、冰箱、供水等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引入新技术锅炉、洗衣系统,以及对酒店服务人员节能操作进行规范和培训等。

各纸包装企业为减少能源耗用,积极引进和使用节能型设备与装置,改造或淘汰效率低、能耗大的设备。几年来,通过引进德国BHS生产线、四色印刷开槽机、全自动平压平模切机、全自动糊盒机、全自动裱纸机等先进生产设备,大大的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3.加强环保宣传,倡导绿色办公

企业一向重视对员工的环保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员工环保意识,提高全员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技能。通过一系列培训,节能低碳和绿色环保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意识,员工参与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2010年,企业及各所属企业认真实行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办公节能管理,积极探索各项办公节能减排新举措。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行电子无纸化办公、双面打印、更换节能灯具、统一室内空调温度和办公垃圾分类回收等切实可行的措施,不仅降低了企业办公费用,更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员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环保意识。

案例1:“低碳华侨城,环保中国行”系列活动

3 12 植树节的下午,由企业主办的2010年“低碳华侨城,环保中国行”系列低碳活动在华侨城OCT生态广场拉开序幕。政府官员、环保专家、媒体记者、华侨城社区居民以及华侨城中学的师生近三百多人参加了本次启动仪式,并在仪式结束后徒步走到燕晗山西北侧的果林,参加“华侨城,我的低碳家园”3.12碳补偿植树活动。

“低碳华侨城,环保中国行”系列活动是华侨城主营业务整体上市后发起的第一项大型绿色公益活动,也是华侨城在25周年之际献上的一份绿色大礼。作为本次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华侨城旗下各景区、各酒店、区外项目以及其他主营业务板块各自开展贯穿全年的低碳环保活动,深入践行低碳环保的理念。

其中,华侨城物业企业陆续举办了以“华侨城,我的低碳家园”为主题的社区家园美化大赛和低碳环保文艺晚会,通过这些活动培养社区居民的低碳环保意识,并加入到低碳减排、节能降耗的队伍中来;深圳东部华侨城推出“2010,与地球相爱吧”系列活动,倡导低碳旅游;华侨城洲际大酒店继续发扬“绿色饭店”的优良传统,开展一系列生态环保活动,不仅强调员工的低碳意识,还努力让每一位客人也树立起低碳的观念;各纸包装企业也响应低碳号召,继续推行在绿色环保产品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自成立以来,华侨城在城区规划、社区建设、人居绿化等各个方面,无不渗透着生态环保、节能低碳的绿色环保理念,不遗余力地投入到节能减排、低碳低污染的倡导和建设中。企业希翼通过“低碳华侨城,环保中国行”的一系列活动,依托各主营业务板块以及遍布各地的重点项目,整合25年来在低碳环保领域积攒的丰富经验和独特优势,在全国进行宣传和推广,传播低碳理念,带动全民践行生态环保的热情,创造一个真正绿色的生活空间,让华侨城的低碳理念促成一次全社会的“环保中国行”。

案例2:武汉华侨城规划建设中对东湖的保护

武汉华侨城学问旅游综合项目位于国家生态旅游风景区——东湖北岸,占地约3167亩。秉承华侨城“生态优先、环保先行”的规划理念和充分保护东湖自然湖光山色的建设理念,武汉华侨城确立以水生态建设为先、综合节能减排为实施对象的生态绿色建设体系。项目委托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规划方案设计,同时开展项目建设水土保持和环境影响评价论证,形成了《武汉华侨城学问旅游综合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武汉华侨城生态学问乐园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相继通过专家审查会通过。

2010年,为切实做好对湖泊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武汉华侨城总投资近8000万元用于治理湖泊岸线、园区绿化囤苗等工作。完成了项目湖岸线约2公里护坡修整、树木密植、湖泊保护界桩等生态固稳工程,提高湖岸区域绿化景观苗植覆盖率;并规划开展湖泊清淤工程、明渠改造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水系连通及生态引水工程、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五大水环境保护工作。

水生态建设不仅保护湖泊资源,而且能改造东湖水质和水生态环境。结合环境条件现状,武汉华侨城将修整营造约50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通过湿地生态公园的打造,保护东湖水质,使东湖湿地不受人为干扰,成为周围住区居民与东湖之间的缓冲地带;通过雨水收集、中水利用、循环水处理、污水处理等技术手段,逐步修复周边水生态;遵循保持生态多样性的原则,建立生态隔离带,限定公共空间面积,建立鸟类绿色通道,以维护生态系统;并充分考虑湖城过渡地区的敏感性和重要性,重点处理景观退让带的景观、功能、交通关系,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武汉华侨城以建设“绿色住区”为目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实施能源综合利用,统筹考虑住区节能、节水、节材、保护东湖环境和满足住宅区功能之间的关系,促成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另外,项目将整体打造宁静交通,通过道路线形、路面设计、景观设计、交通管理和政策等手段,减少和限制过境交通,降噪、减排,保持社区内部及东湖周边交通安静与安全。

武汉华侨城将集中体现华侨城多年生态建设的理念和实践成果,在东湖之滨创建首个环境和谐的生态之城,在切实保护东湖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高水平的规划设计、高水准的施工建设,早日为武汉市民乃至华中区域呈现一个全新的大型学问旅游综合项目和生态旅游示范项目。

案例3:东部华侨城开办低碳旅游学院

2010 512 ,经深圳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深圳广播电视大学东部华侨城旅游学院揭牌开学。以“让都市人回归自然”为宗旨、以学问旅游为特色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东部华侨城,联合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创办了全国首个“低碳”特色的旅游学院,面对深圳市旅游从业人员提供成人高等教育的机会。

低碳旅游学院紧紧围绕“低碳经济”这一核心理念,结合东部华侨城的项目专业特色,重点开设低碳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英语等相关专业和课程,提供本科、专科两级学历教育。同时,学院还设立低碳旅游研究咨询中心和培训中心,开展教学和研究及各类素质培训和技能培训活动。

在低碳旅游这一前沿领域进行合作办学,是对校企合作新模式的一种探索。校企双方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低碳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