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华侨城股份2012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环境责任

2013年04月11日 6165cc金沙总站 浏览量:

1.致力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景区

企业旗下所有景区在进行选址和规划时,坚持建设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构建生态景区。

2012年刚刚进入运营期的武汉华侨城学问旅游综合项目,在项目规划之初即制定了“不改变一寸东湖湖岸线、不占用一寸东湖湖面、全力提升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实施湿地修复和保护、绿色低碳建筑、水生态保护和园林绿化四大环保工程,广泛采用50余项生态环保技术,在东湖之滨为武汉打造出一座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之城。

武汉华侨城完整保留了东湖边 12公顷 的水杉林湿地,充分利用湿地区域,选址五处作为东湖水域保护缓冲带,使整个区域的湿地面积增加了17%;对水体和水质采取了保护和提升措施,包括湖泊清淤、明渠改造、水体生态修复、引江济湖、雨污控制;斥资3亿元种植8万余株乡土植被群落和各类珍贵苗木,组建相对稳定的乔灌草、乔草、乔灌等多种复层混交种植的结构,有效提高林木群落生态效益,形成完善生态环境网络。

泰州华侨城和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紧密合作,按照湿地保护基本原则,从维护湿地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的要求出发,通过适度人工干预,来建设湿地景观、维护湿地生态,为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栖息空间。2012年5月,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泰州华侨城与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联合创建的江苏省姜堰市溱湖旅游景区成功晋升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在建的云南华侨城定位为“国际级的休闲度假胜地,全新的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规划充分敬重地形地貌,顺应区域景观的整体脉络。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封山育林和营造人工林草植被,达到修复或重建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山谷生物多样性的目的。为避免对阳宗海造成污染,规划区内雨污完全分流,通过自建大型污水处理站对污水处理后进行中水回用或综合利用,通过自建大型景观湖使雨水尽量在地块内蓄积并加以利用。云南华侨城通过不懈努力和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实现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2.规划设计先行,打造绿色建筑

2012年,企业各所属企业从整体环境规划、单体建筑设计等方面践行“绿色建筑”理念。在整体环境规划中,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建筑与地貌、植被、水土、风向、日照及气候的关系。在单体建筑设计中则通过构造、材料等技术手段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通过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方式减少能耗和排放。

深圳欢乐海岸在规划、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专门成立绿色建筑工作小组,在项目建设的材料、设备、建筑设计中采用节能低耗新技术、新设备30余项,其中,太阳能车库照明系统、雨水回收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采用为项目运营节省了大量经费。

武汉华侨城生态住宅社区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了集中地暖系统、阳光生态车库、“能呼吸的窗”和新风系统等节能方式,在保证业主舒适度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

在建的深圳前海华侨城大酒店及公寓项目严格遵循国际权威绿色认证标准,努力打造真正体现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态环保型建筑。前海华侨城大酒店及公寓申报了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 LEED认证,在保证酒店及公寓舒适性的同时,尽力满足LEED金级认证体系的各项指标,实现高效率的资源利用,达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区域城市环境、营造健康室内环境的目标。2012年3月,公寓获得了LEED-CS金级预认证,酒店LEED-NC及公寓LEED-CS的金级认证预计将于2013年通过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审核。

3.探索低碳运营,推动节能减排

2012年,企业积极贯彻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号召,紧紧围绕“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依托技术创新,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大环保投入,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深圳世界之窗加强雨水收集和有效利用地下水,将前广场过街隧道地下水抽到水系中重新利用,并且对景区毛利民居等区域水管进行维修改造,有效控制漏水现象,水费支出比计划减少50余万元;逐步将景区照明、广告牌等改换成LED节能灯,节电效果显著,电费支出比计划减少88万元。锦绣中华·民俗村通过采用最新节能技术对综合办公楼、天一阁餐厅中央空调、外广场大水车水泵和民俗村停车场洗手间风机等进行变频节能改造,共计节约电费约10万元。

深圳欢乐谷对园区发电机房进行隔音改造,将园区照明灯更换为LED灯,对园区洗手间进行改造,全年节约用电近3万度,节约用水2万立方。北京欢乐谷将ISO9000思想导入成本专项管理和设备有效管理,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全年累计节约成本约250万元。成都华侨城对大型高能耗游乐设备进行改良,积极推广节水型设备和器具,增加管道设备,促进雨水再生利用。上海华侨城明确提出“开源节流”,出台相应节水、节电和节能规定,建立奖惩制度,实现“绿色经营”。武汉华侨城以建设“绿色住区”为目标,统筹考虑住区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满足住区功能之间的关系,建立生态绿色技术示范中心,培养住区居民环保意识。

东部华侨城通过更换酒店群照明系统、热泵供热系统,全年共节电150万度,节约燃气55万立方;通过新建3条截水坝,调整天麓三区路面排水系统,将雨水用于景区景观水的补充,实现节约用水。云南华侨城创造性地对阳宗海火力发电厂能源进行综合利用,经测算,温排水余热回收利用、蒸汽资源利用和直供电项目全面实施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吨。

酒店物业事业部将节能降耗作为重点工作推进,逐步建立和完善节能低碳运营的长效机制,在所属企业全面推行节能降耗措施,实现了2012年每万元营业收入的能耗同比下降5%。其中华侨城大酒店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万家节能低碳企业”的年度考核,华侨城物业年用水量和用电量同口径同比分别下降了约28%和约14%,总能耗数据同口径同比下降16%,节约费用285万元。

案例:保护地球之肾:深圳欢乐海岸的湿地保护工作

深圳欢乐海岸在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尤其是对华侨城湿地的保护性修复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

华侨城湿地位于欢乐海岸北地块,占地面积约68. 5万平方米 ,是深圳湾红树林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唯一地处现代化大都市腹地的滨海红树林湿地。多年来,由于污水排放、水体交换不畅、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湿地面临严峻的生态危机。2007年深圳市政府将湿地委托由华侨城管理,经过数年的保护、修复与提升,如今的华侨城湿地生态系统逐渐恢复,不但水更清、树更绿、鸟更多,更在湿地园区基础设施、环境监测等各方面得到极大完善。

2011年8月9日 欢乐海岸一期试业当天,深圳欢乐海岸即获得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环境保护部联合授予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国家海洋局、深圳市海洋局分别为华侨城湿地挂牌“国家级滨海湿地修复示范项目”及“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示范区”,对欢乐海岸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和谐方面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2年5月15日 ,华侨城湿地公园正式开园,香港城市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和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专业科研教学基地同时揭幕。开园后,欢乐海岸在华侨城湿地的环境保护、恢复、公益生态教育、园区运营、社会资源与内部优势资源联动等各方面继续发力,致力于将华侨城湿地打造成为国际型的专业生态科研基地、公益性环境教育基地和湿地志愿者实践基地。

从6月开始,欢乐海岸华侨城湿地定期举行“生态课堂”活动,为深圳市青少年提供亲近自然、学习体验的机会,延伸华侨城湿地“保护、提升、亲近、传递”的生态理念。华侨城湿地与深圳南山区教育局、南山区6所国际生态学校合作,共同推进生态课堂体系的完善,打造一种全新的环境教育模式。以此活动为基础,企业将立足于华侨城湿地,通过生态课堂的形式,传播和延伸生态环保理念,使华侨城湿地成为深圳市传递低碳环保生活理念、发展生态科普教育的公益平台。

2012年11月18日 ,华会所生态环保基金会正式启动。作为华侨城发起设立的首个公益基金会,华会所生态环保基金会以倡导生态环保理念、传播绿色文明、推动生态保护及环保教育为宗旨。基金会启动当天携手全球最大独立性非政府环保组织、全球享有盛誉的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举行公益拍卖活动,拍卖所募款项423万人民币全额注入华会所生态环保基金,用于湿地环境保护。华会所生态环保基金会未来将通过多种形式资助和开展环保公益项目、科学研究以及公众教育等活动。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