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华侨城股份2012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公共责任

2013年04月11日 6165cc金沙总站 浏览量:

1.契合城市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华侨城是一个与城市共同成长的企业。二十多年来,华侨城不仅为城市生活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通过现代服务业集聚型开发模式,深刻影响着所在城市的景象和风貌。

2012年9月27日 ,深圳市产业转型升级大会隆重召开,华侨城创意学问园作为转型升级经典案例在大会作典型发言。华侨城创意学问园位于深圳华侨城原东部工业区内,占地面积约15万平米。原工业区入驻企业大多为上世纪80年代引进的“三来一补”工业企业,记录着深圳的成长历史和学问印记,是中国改革开放工业文明的活标本。90年代末,随着深圳市整体的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华侨城东部工业区内企业陆续启动外迁,大面积旧厂房被闲置废弃,亟待重新开发使用。企业审时度势,摒弃商业利益的短见,根据市政府对学问和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指引,在深圳第一次提出将工业区改造为LOFT创意产业园区的想法,意在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的基础上,通过功能置换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利用,带动城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衍生出更富朝气更具生命力的产业经济。从2004年开始,华侨城创意学问园大胆探索园区建设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引进各类型创意企业。华侨城创意学问园分南北两区,南区以OCT当代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画廊、时装、美食为支点,打造以艺术学问、时尚休闲为主题的创意休闲产业聚集区;北区以多家实力艺术设计机构、创意设计商铺、B10艺术空间为支点,打造以先锋音乐影像、创意设计为特色的学问创意街区。目前,园区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创意产业链,集合了创意学问、艺术展览、时尚潮流、产品发布、生活派对、旅游观光等多重功能,以先锋创想的姿态和原创精神,引领中国创意产业新方向,填补华南空白,给深圳学问产业和“设计之都”提供了持续创想的源泉,有力推动了深圳学问创意产业的发展。

2012年8月16日 ,由武汉华侨城和武汉市委宣传部共同承办,以“城市形象宣传和品牌塑造”为主题的“2012亚洲城市论坛·武汉论坛”隆重开幕。作为全球第一个以城市形象与城市营销为主题的高端国际论坛,亚洲城市论坛邀请全球顶尖政、商、学及媒体人士,借鉴世界发达城市的推广经验,为亚洲国家重要城市提供全面、系统的智力支撑。亚洲城市论坛在武汉举办,对武汉城市发展将起到深远的推动作用。2012年是武汉“十二五”规划的发展之年,也是旅游业战略升级、城市品牌开创新篇的关键节点。近几年来,武汉积极采取多种途径加快发展旅游业,引入以包括武汉华侨城在内的多个国家级旅游学问项目,为城市品牌注入更多内涵。作为武汉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合编辑,华侨城始终关注城市和谐发展,注重幸福生活建构,帮助武汉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赢得先机。

2.搭建传播平台,促进学问艺术发展

华侨城长期致力于推动公共学问艺术的发展,目前旗下拥有和管理国家级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馆群和华侨城创意学问园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艺术展馆和公益性学问艺术场所,已成为深圳乃至全国学问艺术传播的重要基地。

2012年5月,华侨城OCT当代艺术馆群计划正式对外发布,成为全国首个当代艺术馆群,目前在深圳、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重点城市全面推出。OCT当代艺术馆群将以深圳总馆(原OCT当代艺术中心)作为轴心,形成布局全国的艺术馆群网络,包含了全国首个以先锋艺术设计为定位的华·美术馆,以当代艺术文献与研究为定位的北京馆,以新媒体和建筑艺术为核心的上海馆,以当代绘画与装置艺术为定位的西安馆,以及以当代雕塑和公共艺术为定位的武汉馆。

OCT当代艺术馆群在2012年开展了多个具有影响力的艺术项目。深圳总馆成功举办了《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偶然的信息:艺术不是一个体系,也不是一个世界》、《书与法——王冬龄、邱振中、徐冰作品展》、《历史之后:作为摄影师的亚历山大·科耶夫》等一系列大型展览。华·美术馆在2012年举办了《十一日谈——杨诘苍个展》、《本能——荷兰设计与时尚的语境》等展览。上海馆于2012年9月正式开馆,举办了《断章取义——杨福东个展》等展览。北京馆、武汉馆、西安馆开馆等各项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OCT当代艺术馆群的创立,一方面形成了全国互通的共享网络,为各区域艺术家、学问机构提供作品和经验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在学问艺术运营模式上,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专业性为目的,集中有利资源为公益学问艺术事业注入活力,为我国学问艺术发展,尤其是非公立艺术馆的运营与发展作出了积极探索。

2012年,华侨城创意学问园举办了多项学问活动。7月,“第一季2012新锐设计师邀请交流沙龙”充分集中珠三角新锐设计师力量,并结合国内外设计行业的青年设计师力量,进行了一次当代创意设计的学术交流活动。10月,“第二届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秉承“世界爵士”理念,寻求与国际接轨,同时根植于城市学问生态之中,培育一方活跃、健康的城市音乐、学问土壤。此外,“首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心灵世界:作为虚拟艺术工程”、“2012创意管理国际论坛暨深港创意创业邀请赛”等学问活动也顺利举办,体现了华侨城乃至深圳的先锋气质。

3.助力儿童公益,心系儿童身心成长

2012年1月1日 ,企业旗下华侨城国际酒店管理企业联合深圳自闭症儿童基金会共同发起的“2012迎新爱心接力”活动在深圳湾公园举行。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深圳外国语学校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与华侨城深圳地区酒店员工一道向社会传播爱心,让更多人了解关注自闭症儿童。

2012年12月16日 ,“为爱奔跑·壹基金2012深圳(盐田)山地马拉松赛”举行,为2.13万名凝冻高寒地区儿童和孤儿筹款,用于支撑壹基金联合救灾“温暖包”项目。企业旗下各酒店是本次马拉松赛唯一指定酒店,酒店物业事业部所属员工积极参与到“为爱奔跑”活动中,共计为凝冻高寒地区儿童筹集近万元善款。

2012年5月18日 -21日,企业与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联合举办的“盛开的彩虹”特殊儿童艺术作品创意市集义卖活动在华侨城创意学问园举行。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是深圳市唯一一所为残疾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从学前教育到高中职业教育服务的学校,有视障、听障、智障、自闭症和脑瘫5类残疾学生共七百多人。这些孩子虽然身患残疾,却大都拥有超常的艺术天赋。本次爱心义卖活动,以学生们亲手创作的艺术作品为主体,通过创意市集的展示,让更多人欣赏到他们的创作,同时,也唤起全社会对残疾儿童群体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深圳麦鲁小城密切关注弱势儿童群体,从 2012年5月15日 开业至今,先后与Tencent公益、《南方都市报》、深圳温馨社工、自闭症研究会等机构进行合作,为患有地中海贫血的小朋友提供一个体验梦想的平台,为社区“四点半学校”的小孩提供一个寓教于乐的场所,也陪伴来深的留守儿童度过一个快乐特别的假期。

在关注弱势儿童群体的同时,深圳麦鲁小城也与壹基金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小市民·微公益”活动,率先开设了“壹基金”小小志愿者公益角色体验,创新性地将儿童从公益服务的对象转换成为实施公益的主体。2012年暑期,有超过200名小朋友参加了麦鲁小城的壹基金义工职业体验,为壹基金旗下的“壹乐园”项目筹款,帮助贫困地区、灾区的学校建设儿童游乐设施。

4.参与社会公益,组织优惠回馈活动

2012年,企业景区一如既往贯彻实行针对老人、教师、外来劳务工、残疾人、军人及家属等特殊群体的游览政策,同时关注社会群体时下热点需求,开展专项优惠游园活动。2012年,参加企业景区关爱特殊群体优惠游园活动的人数达到95.3万人次。

深圳世界之窗对来深建设者推出关爱优惠门票,在三八节期间对荣获地市级三八红旗手、优秀女干部以及当天出生的女士、当天结婚的夫妇提供免费游园活动,并且在全国“助残日”携手《深圳晚报》开展“小心愿微慈善”关爱活动,让白血病患者实现了“环游世界”的梦想。深圳欢乐谷全年为近9万名来深建设者提供专项优惠,并邀请外来工家庭免费畅游欢乐谷。北京欢乐谷联合北京团市委、《北京青年报》共同举办公益活动,邀请1400余名贫困青年、外来务工人员免费观看《金面王朝》。东部华侨城在2012年暑期,联合《南方都市报》、湖南电视台推出第四届留守儿童圆梦活动,共邀请约40名留守儿童到东部华侨城游玩。

5.积极传递爱心,开展关爱资助活动

华侨城“小红花”青年乡村支教计划从2008年开始至今,已经深入贵州、江西、湖南等地的乡村小学,不仅为那些生活环境封闭、学习条件简陋的乡村孩子带去了丰富的书籍和文体用品,还通过精心准备的课件向他们展示了不同的世界,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2012年10月29日 ,企业结合云南华侨城项目,到云南省昆明市阳宗海畔三营小学开展华侨城“小红花”青年乡村支教计划,将生态环保理念带进这片美好的土地。

深圳华侨城资产管理企业自2011年6月成立至今,已连续两次赴英德关爱文立希翼小学的贫困学生,员工捐款捐物共计约十余万元。2012年8月暑假,为了拓宽学生们的视野,资产管理企业特邀贫困师生代表赴深参加“欢乐暑期,有爱同行”爱心体验活动。

2012年9月7日 ,云南省彝良县发生5.7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发生后,云南华侨城倡议全体员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截止2012年11月底,云南华侨城累计向灾区捐助价值五万余元的物资,帮助灾区同胞度过难关。

案例: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

“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的基本理念是结合上海的学问定位、空间布局和人文环境,与城市同步创造具有中国最高水准的公共艺术景观。该计划自2007年启动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6年,包括2007年“点穴·隋建国艺术展”、2008年“征兆·汪建伟大型剧场展”、2009年“对视·林天苗艺术展”、2010年“中园·谷文达系列书法园林展”、2011年“无所遁形:刘建华&爱德文·斯瓦克曼对话展”、2012年“冷战美学·王广义个展”。

“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传承华侨城基因,致力于将公共艺术融入成片综合开发运营,使艺术、社区、公众融为一体,创造具有特色的华侨城生活方式。浦江华侨城通过每年的大型个展收藏一至两件具有代表性的空间雕塑并将其永久安顿在城区内,经过若干年积累,形成与城市规划和建筑息息相关的人文历史。这项将公共艺术与城市规划融为一体的计划是中国城市建筑史上的创举,将艺术家的个人创作纳入公共空间,使其成为社区居民共享的艺术作品,为艺术融入生活创造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