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华侨城股份2013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员工的责任

2014年04月10日 华侨城股份 浏览量:

1.提供均等就业机会,形成多元员工结构

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通过社会招聘、接收应届毕业生和录用归国留学人员等形式,积极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在员工招聘中始终坚持男女平等、民族平等、一视同仁的原则。

2013年,企业及各所属企业新招聘员工8942人,其中女性3664人(占比41%),应届毕业生805人(占比9%)。截至2013年底,企业及所属企业员工共计22047人,其中女性8756人(占比39.7%)。

由于多元化经营特点,企业员工具有多民族、多宗教、多地域的特征。华侨城敞开胸怀迎接各民族同胞,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敬重不同民族和宗教的习俗,在企业内创造了人人平等、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目前,企业共有少数民族员工1758名,占员工总数的8%,其中2013年新招聘少数民族员工333人,占当年新招聘员工的3.7%。

2.推动基层员工收入增长,健全民主管理渠道

2013年,企业按照国资委统一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基层,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企业制定了《推动基层员工收入增长 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引导纲要》,明确推动基层员工收入增长的重要意义和引导思想,提出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工资增长机制、完善职业发展通道等9条具体措施,同时对具体实施的保障机制、责任分工和时间安排提出了明确意见。企业所属各单位将在《引导纲要》的基础上,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切实提高基层及骨干员工的收入水平,激发广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2013年,企业及所属企业积极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始终坚持以职工代表大会作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制度,保证广大员工对企业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享有和行使。企业各基层工会结合本企业实际,通过发放职工提案表、举办“总经理会客室”、“总经理博客”、总经理信箱、设立企务公开栏等方式丰富和扩大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内容和渠道,确保企业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投资、重大人事变动和大额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公开的时效,促进企业决策的民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企业已成立基层工会组织47个,其中独立法人基层工会41个、非独立法人基层工会3个、分会3个,建会率100%。

3.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常识管理体系

2013年,企业进一步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促进关键人才职业发展,颁布了《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企业干部公开竞聘管理规定》和《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企业人才内部招聘管理规定》。

企业培训工作以持续深化“航”系列培训项目为方向,以完善体系、创新方式为重点,推进各项培训工作有序展开,全年共培训超过19万人次。2013年11月,《“航”系列人才成长体系建设》成果荣获第二十三届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3年,企业哈佛商学院在线课程学习项目上线,线上学习被纳入“航”系列等重点培训项目的课程体系。企业继续推进内部常识沉淀和传承,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企业内部课程转化为20多门电子化课件,将隐性常识显性化,扩大常识受众,丰富常识管理体系。

4.建设企业学问体系,改善员工工作生活品质

2013年,企业将企业学问体系建设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全力推进。企业在对内外部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结构和内容上充分融合了国际通用的企业学问理论体系和国资委的相关文件要求,完成了《华侨城企业学问体系大纲(2013讨论稿)》。企业下属各企业在学习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企业学问的创新发展。比如,企业旗下酒店物业事业部推动自身企业学问与国际酒店管理企业学问相融合,欢乐谷事业部编制《欢乐谷企业学问手册》助力欢乐学问深入人心。

2013年,企业继续做好迎新、华侨城春晚、龙舟赛、学问旅游节、游泳赛、篮球赛等深受员工喜爱的企文活动。各基层工会开展了旨在提高员工生活质量、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愉悦员工身心的相关企业学问活动。比如,成立员工生活委员会,解决了员工交通难、住宿难、用餐难、看病难、业余生活难问题;在员工食堂推行每日一款“爱心菜”;开设“工会微博”,强化员工交流平台;开展“星级职工之家”创建、评比活动;成立“职工心理咨询中心”,引导员工与企业同成长等。

针对生活困难员工,企业建立健全员工帮扶救助机制,进一步完善困难职工档案,充分利用困难职工信息管理系统,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为帮助经济困难员工子女解决入学难问题,2013年,企业成功申报28名职工子女参加“金秋助学”活动,共申请助学款项约68000元。企业在重大节日继续做好为困难职工“送温暖”工作,2013年,成功申报82名困难职工参加深圳市总工会“送温暖”活动,申请慰问金20.5万元,帮助困难职工过上欢乐祥和的节日。

案例:华侨城之“航”体系扬帆出海

2013年11月,华侨城的《“航”系列人才成长体系建设》管理成果,荣获“第二十三届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航”体系以三级岗位人才培养体系为基础,以企业层面关键人才和高潜人才为主要培养对象,旨在加速企业关键人才和高潜人才成长。

“航”体系分为“启航”、“新航程”、“护航”、“远航”和“领航”五个系列。“启航”计划是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入职培训,加强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教育;“新航程”计划是针对当年度从社会招聘的骨干员工的入职培训,激发新加盟者对华侨城学问的理解与认同;“护航”计划是企业与各业务板块共同打造的培训项目,旨在充分发挥业务板块的专业化作用,加速青年干部成长;“远航”计划是针对干部晋升的适应性培训,增强新任干部的带队伍能力;“领航”计划针对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目标是塑造企业卓越领导人才。

“航”培训自2009年实施以来,不断创新培训理念及实施模式,逐步摸索出独具华侨城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四年的实施,“航”培训的针对性日渐清晰,培训范围不断扩大,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培训手段逐步丰富,培养效果日益彰显。

polo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